什么是接触电阻及定义和构成?

2023-02-24 13:58:55点击:248

 答:

□ 定义
■ 指接触的触点间电阻和与触点相连的簧片及引出端的导体电阻之和的总电阻。一般以mΩ表示。或表述为: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测量得到一对闭合触点间的电阻值。
■ 可通俗理解为:一个导体分成二段后形成的电接触、具有比原导体大得多的电阻, 此电阻称为接触电阻。
 
□ 说明
■ 继电器的接触电阻一般指触点间电阻
■ 一般触点负载小于1A的继电器用6VDC,0.1A测量接触电阻,触点负载大于1A的继电器用6VDC,1A测量出触点回路的压降,通过压降值计算出触点回路的接触电阻。
■ 接触电阻小可以减少负载损失及触点发热。
■ 接触电阻大的原因可能是:
√ 触点表面膜:有机膜、氧化膜等
√ 触点表面异物(如塑料屑、皮屑、铜屑等)
√ 动静触点闭合压力小
 
□ 接触电阻构成
■ 接触电阻=导体电阻+集中电阻+边界电阻(膜电阻)
■ 导体电阻:可根据引出端子、触点等导体的导电率、长度及截面面积求得的电阻。
■ 集中电阻:用触点材质、曲率半径及接触力求得触点接触部的接触面积,以非常微小的面积进行接触。由于电流集中在这个微小面积上, 电流束被扭曲而产生的电阻即为集中电阻。集中电阻又叫收缩电阻;
■ 边界电阻:在触点的表面产生硫化银等薄膜, 产生电阻。也称作膜电阻。它的形成
因素有:
1.S 空气中的灰尘. 
2.空气中的有害气.H2S,SO2,CL2等.
3.空气中的有机物蒸汽.塑料,胶水,松香.4.生产过程中触点表面沾染的各种有害物质. 

发布评论